甲 殼 素 生 產 工 藝 分 析
--1987年薛興成先生發表于《中國水產》雜志
由于紡織、印染、塑料、彩色膠片等工業的迅猛發展,作為廣泛應用于這些工業中
的多種定型劑、固色劑、粘合劑、穩定劑等等的需求量越來越大,而甲殼素則是生產這
些助劑必不可少的原料。日本平均年產甲殼素670噸,美國280噸,但只能滿足其總需
要量的1/3~1/4。日本目前正在尋求從我國購買甲殼素。而國內對甲殼素的需求量也
在日益增加。甲殼素工業的前景是廣闊的。
甲殼素主要是從無脊椎動物的甲殼中提取,尤以蝦、蟹甲殼中含量最高,可達
10~25%。我國生產甲殼素雖有近30年歷史,但產量很低,生產工藝的發展和變化也
不大, 產品質量不穩定,應變能力差。主要是受作坊型生產方式的限制,以及生產工
藝掌握不當等。筆者根據多年從事甲殼素研究和生產的實踐,就目前普遍采用的生產工
藝進行分析,并對如何正確理解、合理辨證地靈活調節和掌握生產工藝、確保產品質量
談一些看法。
1. 掌握好生產過程中諸因素之間的關系:
甲殼素生產中,不管采用何種設備,其工藝都不可能規定為一個固定的模式。而要
根據原材料的性質、質量、生產時的氣溫、光照條件、反應液的濃度、反應時間的長短
等等諸因素的具體情況隨時進行相應的調整,靈活掌握。就原料的品種來講,一般有蝦
殼和蟹殼之分,而同是蝦殼或蟹殼,又因其產地、季節、品種、鮮度、大小等等區別,
它們的含鈣、脂、蛋白、色素、乙?;慷加兴煌?甚至是同一只蝦殼或蟹殼,其頭、